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

文憑試分享會有感

公開試的結果是很多人一生的分水嶺。一堆失敗者的和成功者的標籤早已準備,只等我們上前領取。有些畢業生拿著成功者的標籤回來,在文憑試分享會分享自己的經驗。拿了失敗者標籤的人,當然沒有出現在我們面前。
分享者所說的一切一切,全都圍繞著「讀書」和「公開試」。
考試的理由是什麼?希望出人頭地成為社會棟樑?因為家人的期望?進大學?證明自己的存在?不管怎樣,我就是不懂,為什麼我們的命運,要被操縱於設計考題的人上,而自信和夢想,就寄託於公開試的成績上。
在整個中小學制度中,我們學懂只要讀書,就有好成績。
一旦離開了,我們就找尋不到我們的未來。
「教育,就是當一個人離開學校,把所學過的知識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」這是愛因斯坦的名言。
我始終不能夠認同學習的意義只在於應付公開試。在追求成績的同時,我們亦應該學到更重要的哲理,人生態度,禮義廉恥。不是分數,不是評核。這些是不可被計算而又比成績更為重要。
然而,我們的青春有多少是埋葬於教科書中?測驗家課何時了,補課到幾點?
成長過後,青春的時光會刻在記憶深處,我們會懷念著那時代背著書包與同學嬉戲的背影。那是我們的少年時代。那是屬於我們的,那些年的回憶。
在體驗最苦的同時,最樂的事又是什麼?
我們年紀尚小,做不了什麼。
那麼,就把公開試當作人生中的一種挑戰吧。
可能,這就是最樂的事吧。
《爸爸的花兒落了》中的爸爸說過:「不管是什麼的事,只要硬著頭皮去做,就能闖過去了。」
就闖過去吧。即使會頭破血流,一身傷痕。
也算無悔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